為了深入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在中國共産黨建黨102周年之際,院黨委組織學院教師黨員到懷化地區芷江抗日受降紀念館、花垣十八洞村等地開展主題黨日活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思想,幫助教師黨員從黨的光輝曆程和偉大業績中獲得繼往開來的強大動力,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補足“精神之鈣”,讓廣大黨員教師進一步擦亮共産黨人的初心,學習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崇高風範和高尚品德,讓它指引我們在新的偉大征程中,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破浪遠航。

7月2日中午,驕陽似火,在芷江抗日受降紀念館前坪,同志們不懼烈日,神情莊重,肅穆而立,通過護衛國旗、向烈士敬獻花籃、齊唱國歌、重溫入黨誓詞等儀式,緬懷革命先烈,表達了對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的崇高敬意。入館後,在紀念館講解員的帶領下,全體人員有序進入參觀,認真觀看圖片資料,仔細聆聽講解,深入的了解了芷江抗日受降前後的史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愛國主義情懷油然而生。
7月3日,在花垣縣十八洞村,同志們邊往村寨走,邊聽村講解員深情講述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時的情景,十年飛逝,苗寨巨變,總書記的教誨猶在耳畔:“我們在抓扶貧的時候,切忌喊大口号,也不要定那些好高骛遠的目标。脫貧攻堅就是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遠處群峰起伏、山巒疊翠,村裡遊人如織,精準扶貧政策讓這座深山裡的古苗村寨煥發出生機和活力,讓人感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成就。此外,我院老師也認為,作為具有代表性的傳統古村落——“十八洞村”的保護、規劃和建設的成功經驗,值得土建類專業學者們學習和研究。

此次經典紅色之旅學習活動坐車的時間雖然很長,但是一路并不枯燥。院黨委精心謀劃,準備了黨史、新中國史、黨的知識和主題教育相關專題知識、腦筋急轉彎、詩詞接龍、與專業相關的猜謎等内容,兼具知識性、專業性和趣味性,通過必答、搶答的方式進行,既提高了參與度,又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既豐富了此次實踐教育活動的内容,又創新了學習方式,大家一路歡聲笑語,紅歌不斷,收獲頗豐。

審稿人: 孫青 向成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