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湘西民族地區僅有的地方綜合性大學,77779193永利無疑面臨如何主動服務區域發展、提升服務地方綜合能力、實施特色化發展戰略這一重大課題。作為學校硬工科專業建設發展的“排頭兵”,近年來,3044永利集团緊緊圍繞土建類專業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這一主線,明确培養目标、構建培養體系、優化培養模式、創新培養機制、探索培養路徑、夯實培養保障,不斷增強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與設計創新能力,取得了顯著實效。
 |
土建類專業“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
 |
土建類專業“54321”人才培養路徑 |
以服務地方需求為宗旨,明确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标
研究培養要求。開展西部民族地區土建類專業人才需求調研,明确實踐創新型土建人才的素質、知識與能力結構要求。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身心健康、科學素養,基本知識有民族文化、鄉土地理、人文科學,基本能力為溝通表達、團隊協作、學習思考;綜合要求包括動手技能、創新意識素質,學科專業、經營管理知識,工程實踐、設計創新能力。
優化培養方案。首先建立各專業的能力矩陣,将各項能力落實到每門課程、每個教學環節中;其次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設置了集中實踐教學周,保證土建類專業實踐環節占教學計劃總學分的30%以上;再其次是明确了學生通過參加各種學科競賽活動、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科研項目等途徑獲得創新學分,創新學分必須獲得4個才能畢業。
明确培養目标。按照服務地方需求,落實培養規格,培養服務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城鎮及鄉村建設發展急需的具備基本素質全面化、知識結構複合化、專業能力執業化和實踐創新特質強烈的“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的土建工程師、建築設計工程師、園林設計工程師、城市規劃師等土建類專業人才。
以觀念轉變為先導,構建“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
從頂層設計入手,以觀念轉變為先導,建立了“立足區域、服務地方、對接行(企)業、産教融合、實踐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系統,确定了“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标系統,搭建了“理論、實踐、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台支撐系統,采取了“融合式、分層次、多元化”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方式系統,創新了學校、行(企)業、第三方機構、教師、學生“五結合”的質量保障系統,構建了“理念、目标、支撐、方式和保障”相互作用的“五位一體”的開放、多元、協同式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人才培養體系中核心的抓手為校外實習基地群的建設。通過近10年的努力,土建類專業搭建了由2個校企戰略合作基地、3個省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基地(中心)、5個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6個校地聯合辦學基地、14個校外實習基地組成的多層次、豐類型、全覆蓋的實習基地群,充分保障了“五位一體”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
以三大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一主兩翼”人才培養模式
一方面以培養學生基本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導向,進行能力模塊整合,分段打通,确保能力培養體系化。基本能力突出溝通表達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與實習思考能力,主要通過課程實驗(實訓)、課程設計、認知實習等環節培養,以小組形式組織,實施組長負責制;實踐能力突出分析與設計能力、施工與管理能力,主要通過綜合設計、生産實習、畢業實習與畢業設計等培養,單兵作戰;創新能力突出科研創新能力、學科競賽能力,主要通過社會服務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科競賽等培養,以團隊為主,突出個人。
另一方面構建以專業核心課程體系為主體、專業工程實踐和綜合創新環節為輔翼的“一主兩翼”培養模式。其中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分為由力學類、測繪類、工程類課程組成的理論課程和由設計類、施工類、管理類構成的實訓課程。近年來,土建類專業建設了由2門改造課程、4門專業核心課程、9門新開課程、10門教學改革課程、7門信息化課程、8門獨立設置實驗課程等組成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完成了100餘項影響力較大的社會服務項目;獲得了包括“全國第八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一名)、“全國第十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三名)、“全國第十二屆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第二名)等驕人學科競賽獎項50餘項;獲得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國家級别6項、省級9項。
以校企協同育人平台為依托,創新“七融合”人才培養機制
近年來,77779193永利土建類專業以“卓越農林(園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77779193永利—南方測繪集團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武陵山區生态環境與城鄉規劃創新基地”“力學與工程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規劃設計工程實踐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民族藝術傳承保護與規劃設計特色專業群人才培養與教學創新團隊”等國家、省級校企協同育人平台為依托,搭建了工程理論平台、工程實踐平台和工程創新平台。
通過與行(企)業共制人才培養方案、共搭育人平台、共建實習基地、共享技術力量、共攻技術難題、共挑工程項目,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标與行(企)業需求标準、培養标準與實踐創新能力、教學模式與工程項目、專業認知教育與職業發展規劃、專職教師隊伍與兼職教師隊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學校教學評價與行(企)業評價等7個方面的融合,行(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創新了融合人才培養機制。
以學生為中心,強化“54321”人才培養路徑
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方式與方法,突出實踐與創新育人。将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式、讨論式、案例式教學,大力開展“實戰式、沉浸式”項目訓練和學科競賽,加強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形成“五結合、四模塊、三方式、兩驅動、一目标”的分層次、多元化、融合式培養路徑。
五種結合實踐創新教學内容構建方式,即結合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專業特點、結合行(企)業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條件、結合學生潛質與就業意向;四個模塊構建實踐創新内容體系,即基本技能培養模塊、專業技能培養模塊、綜合技能培養模塊、創新能力培養模塊;三種方式實施方法與手段,即采取小班授課、工程項目分組授課、一對一口傳身授式師徒授課;兩類驅動,一是目标驅動,包括基本能力目标、實踐能力目标、創新能力目标;二是項目目标,包括工程設計類實際項目、工程施工類實際項目、工程管理類實際項目等;一個核心目标,即提高學生專業工程實踐能力與設計創新能力。
近年來,土建類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受到了包括中鐵十二局、湖南路橋等央企、國企的青睐和好評。考研率居全校前列,2010級、2013級學生分别考上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近兩年有6名學生被推免到西安建築大學、湖南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名校。
以雙師型師資建設為抓手,夯實實踐創新人才培養保障
一是聘請行(企)業高學曆、高職稱技術骨幹為校外兼職教師,擔任基地指導教師,負責課程見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指導;二是支持專職教師通過進企業工程實訓、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承擔地方服務項目等方式開展雙師型培訓,強化教師的實踐能力;三是鼓勵校、内外教師聯合申報科研、教改課題,共同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項目、科研課題、學科競賽等,以及參加學術組織、舉辦學術會議等提升師資的創新能力。
通過“内引外聯”的模式,培養注冊城市規劃師、注冊結構工程師、注冊建造師8人,教師獲得國家專利20項,雙師型專任教師達100%;聘請特聘教授4人、兼職碩士生導師3人、客座教授7人、校外實習基地指導老師35人。建設了一支高水平、專兼結合的雙師隊伍。教師獲得湖南省普通高校教育技術應用競賽一等獎1項、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師課堂教學競賽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