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77779193永利土建類專業從學校辦學定位和實際出發,立足區域,服務地方,對接行(企)業,産教融合,積極培養“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的城市規劃師、土建工程師、建築設計工程師、園林設計工程師等土建類專業實踐創新型工程師。
 |
土建類專業“一體兩翼”人才培養模式 |
1.落實土建工程師培養定位,明确實踐創新培養規格
清晰培養目标。服務地方城鄉建設需求,落實卓越工程師培養要求,培養服務西部民族地區中小城鎮及鄉村建設發展急需的基本素質全面化、知識結構複合化、專業能力執業化,實踐創新特質強的“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的城市規劃師、土建工程師、建築設計工程師、園林設計工程師等土建類專業人才。
構建能力矩陣。以城鄉規劃專業為例,按照城市規劃工程師培養目标,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構建了能力矩陣,将建築形體與空間設計能力、徒手快速表現與構思能力、專業基礎知識掌握與運用能力、社會調查與現狀分析能力、規劃設計與表達能力、主要專業軟件掌握與應用能力、團隊合作與協調組織能力、創新思維與綜合實踐能力等8項能力落實到每門課程、每個教學環節中。
突出實踐創新。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加大實踐教學環節的比重,設置了獨立實訓與實驗、課程設計周、集中實踐教學周,保證土建類專業實踐環節占教學計劃總學分的30%以上;明确了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至少為4個學分,鼓勵引導學生通過參加學術交流、專業軟件應用培訓、學科競賽活動、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社會實踐活動等途徑獲得創新學分。
明确培養規格。結合學校辦學實際與工程師培養要求,明确實踐創新型土建類專業工程師的基本、綜合規格。基本規格包括具備正确的政治思想、健康的體魄與心理、全面的科學素養等素質,特色民族文化、紮實的鄉土地理、豐富的人文科學等知識,良好的溝通表達、高效的團隊協作、主動的學習思考等能力;綜合規格包括高超的動手技能與積極的創新思維素養,紮實的學科專業與務實的經營管理知識,深厚的工程實踐與先進的設計創新能力。
 |
土建類專業素質、知識、能力結構 |
2.構建“五位一體”培養體系,搭建協同共享培養平台
構建“五位一體”培養體系。從頂層設計入手,以觀念轉變為先導,構建了“立足區域、服務地方、對接行(企)業、産教融合、實踐創新”的人才培養理念系統,“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勇創新”的人才培養目标系統,“理論、實踐、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平台支撐系統,“融合式、分層次、多元化”的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培養方式系統,學校、行(企)業、第三方機構、教師、學生“五結合”的質量保障系統,即“理念、目标、支撐、方式和保障”相互作用的“五位一體”的開放、多元、協同式實踐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
搭建學科融合創新培養平台。通過建設國家第一批“卓越農林(園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項目”、“生态環境與城鄉規劃”目錄外二級學科碩士點、“園林與景觀設計(藝術設計)”專業碩士方向、“力學與工程”湖南省虛拟仿真實驗教學中心、“規劃設計工程實踐”湖南省創新創業教育中心、“民族藝術傳承保護與規劃設計”特色專業群人才培養與教學創新團隊等項目,搭建城鄉規劃、建築學、風景園林、土木工程等學科的融合創新平台,開展對土建類專業工程師的創新能力培養。
搭建校企協同實踐培養平台。通過建設“77779193永利—南方測繪集團”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示範基地、“武陵山區生态環境與城鄉規劃”湖南省研究生培養創新基地、“77779193永利—湖南建工集團”校企戰略合作基地、“77779193永利—遠大學院·遠大住工集團”校企戰略合作基地等30餘個基地組成的基地群,以及與張家界市規劃局、住建局、國土局、林業局等實施聯合辦學,搭建了校企協同實踐平台,開展對土建類專業工程師的實踐能力培養。
搭建部省共建理論培養平台。通過建設“規劃與設計基礎”“虛拟現實與模型制作”“土木工程與力學”“工程結構”“數字地理與規劃信息技術”“建築學專業實驗室”等6個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改革發展資金項目(簡稱部省共建項目),搭建了部省共建理論平台,開展對土建類專業工程師的理論能力培養。
3.創新多維融合培養機制,強化“54321”培養路徑
實施校企多維融合培養機制。通過與行(企)業共制人才培養方案、共搭育人平台、共建實習基地、共享技術力量、共攻技術難題、共挑工程項目,實現了人才培養目标與行(企)業需求标準、培養标準與實踐創新能力、教學模式與工程項目、專業認知教育與職業發展規劃、專職教師隊伍與兼職教師隊伍、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學校教學評價與行(企)業評價等7個方面的融合,行(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創新了融合人才培養機制。
強化“54321”土建類工程師培養路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教學方式與方法,突出實踐與創新育人。将傳統教學方式轉變為啟發式、讨論式、案例式教學,大力開展“實戰式、沉浸式”項目訓練和學科競賽,加強學生動手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形成“五結合、四模塊、三方式、兩驅動、一目标”的分層次、多元化、融合式培養路徑。五結合,即結合學校辦學定位、結合專業特點、結合行(企)業要求、結合企業實際條件、結合學生潛質與就業意向等五種實踐創新教學内容構建方式的結合;四模塊,即基本技能培養模塊、專業技能培養模塊、綜合技能培養模塊、創新能力培養模塊等四類構建實踐創新内容體系的模塊;三方式,即小班授課、工程項目分組授課、一對一口傳身授式師徒授課等三種實施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式;兩驅動,即包括基本能力目标、實踐能力目标、創新能力目标的目标驅動和包括工程設計類實際項目、工程施工類實際項目、工程管理類實際項目的項目驅動;一個核心目标,即提高學生專業工程實踐能力與設計創新能力。
4.夯實關鍵培養節點,提升實踐創新型工程師培養質量
重視課程教學資源建設。一方面,結合專業建設與地方發展需要,積極踴躍地開展特色教材編寫,主編了《景觀規劃設計》《土木工程實驗》《測量學》《園林工程管理》等特色教材25本。另一方面,不斷總結一線教學經驗,結合課程教學規律與實踐創新人才培養的時代要求,積極建設《房屋建築學》《工程制圖》《材料力學》《城市設計》《城市園林綠地規劃》等改造課程、新開課程、教學改革課程、信息化課程與獨立設置實驗課程等40餘門課程。充分優化了土建類專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提升了專業核心課程授課質量。
強化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一是全面修訂了《實習教學管理辦法》《實習教學基地建設管理辦法》《學科競賽管理暫行辦法》《科技實踐創新中心管理辦法》《畢業設計工作管理規定》等20餘個實踐創新能力教學管理辦法。二是聘請行(企)業高學曆、高職稱技術骨幹為校外兼職教師,擔任基地指導教師,負責課程見習、生産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指導;支持專職教師通過進企業工程實訓、考取職業資格證書、承擔地方服務項目等方式強化實踐能力教學質量。三是鼓勵校内外教師聯合申報科研、教改課題,共同指導課程設計、畢業設計、創新項目、科研課題、學科競賽等,參加學術組織,舉辦學術會議等,提升創新能力培養質量。
推行“五結合”質量監控體系。變單一的學生評教師、教師評學生為學校、行(企)業、第三方機構、教師和學生“五結合”共同作用的質量監控體系,變靜态評價為動态監控,變目标管理為過程跟蹤。
激活内外部辦學積極性。外部依托基地組建有企業專家參加的學科專業建設和教學管理指導委員會,讓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激發其主體意識;學院内部改革與創新現有管理體制,充分調動各教研室在教學、科研、學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積極性;建立和完善以學校為主、行(企)業參與、分層管理、共同發展的辦學共同體管理體制與機制。
人才培養質量成效顯著。學生榮獲了“第八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第十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第十二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一等獎等學科競賽獎項50餘項;獲得多項國家級和省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性實驗項目;考研率穩居全校前列,2010級、2013級的兩位同學分别考上北京大學、香港城市大學研究生,近兩年有6名學生被免試推薦到湖南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高校深造;參與完成《重慶市秀山縣新型城鎮化戰略研究》《張家界民俗客棧标準》等影響力較大的社會服務項目100餘項;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受到了中鐵十二局、中建五局、湖南建工、湖南路橋等大型央企、國企的一緻青睐和高度好評。
原文網址:http://www.mzb.com.cn/zgmzb/html/2019-03/19/content_906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