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本科教育>>實踐實驗教學>>正文

土建學子暑期“三下鄉”:新冠疫情影響農戶生計,鄉村旅遊勇挑振興大任

時間:2022-07-26 作者:  點擊:[]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實施雙重背景下,713日至723日,3044永利集团研究生旅遊鄉村脫貧農戶可持續生計調研實踐團前往鹹豐縣麻柳溪村、宣恩縣伍家台村、靖州縣地筍村、通道縣皇都村、鳳凰縣竹山村、花垣縣十八洞村、吉首市德夯村、龍山縣撈車河村等8個旅遊鄉村開展為期11天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深入調研新冠疫情對武陵山片區旅遊鄉村農戶可持續生計的影響。

2022年研究生暑期調研團隊合影

2022年研究生暑期調研團隊合影

   712日,實踐團隊在學院會議室舉行2022年暑假研究生“三下鄉”培訓大會。學院院長兼第一指導老師吳吉林教授從社區、農戶兩個層面,就調查問卷和訪談提綱内容進行了詳細講解,強調調查與訪談的技巧、要領及個人安全等注意事項。指導老師楊靖、謝文海兩位博士就有效問卷獲取和高質量訪談開展進行了悉心指導。

2022年研究生暑期調研培訓會合影

2022年研究生暑期調研培訓會合影

713-15日,實踐團隊湖北省恩施自治州,重點調研了鹹豐縣麻柳溪村和宣恩縣伍家台村。通過與兩位村書記訪談和入戶調查,了解到麻柳溪村和伍家台村均以茶旅融合為旅遊發展路徑。麻柳溪村旅遊發展處于初期階段,村内人均茶葉種植面積可達1.2畝,每畝年收入約7千元。受疫情影響,茶葉價格曾跌至0.6元每斤,農戶經濟收入大幅減少。為維持家庭生計,大部分年輕農戶選擇外出務工,村内空心化現象嚴重。伍家台村茶葉種植面積高達4200畝,村内11家私人茶廠直接或間接帶動了200多戶村民就業。疫情對農戶收入影響較大,疫情前每年每畝茶葉收入可達到4000元,疫情後僅有2800元。


麻柳溪村團隊成員合影

     麻柳溪村團隊成員合影

麻柳溪村村民訪談    麻柳溪村村民訪談
麻柳溪村民宿**訪談  麻柳溪村民宿**訪談

伍家台村團隊成員合影

  伍家台村團隊成員合影

 

伍家台村書記訪談

    伍家台村書記訪談

伍家台村農戶訪談

   伍家台村農戶訪談


716-18日,實踐團隊抵達懷化市,認真調研了靖州縣地筍村和通道縣皇都村。地筍村旅遊發展處于衰落階段,《爸爸去哪兒》和《舌尖上的中國》節目曾在此村錄制,通過節目宣傳,2014年至2016年,村内每年遊客量可達20萬。但因村内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等級未及時調整提升,遊客數量大量流失,大部分青壯年選擇外出務工。而皇都村旅遊發展正處于成熟階段,村内現有100多戶農家樂、民宿等,帶動300多戶農戶就業。因疫情影響,該村旅遊收入急劇下降,大量農戶選擇外出務工。


地筍村團隊成員合影

  地筍村團隊成員合影


地筍村書記訪談

      地筍村書記訪談


地筍村村民訪談

        地筍村村民訪談





皇都村團隊成員合影

 

皇都村團隊成員合影

 719-23日,實踐團隊對湘西自治州4個旅遊鄉村進行實地調研。實踐團調研發現,鳳凰縣竹山村開展鄉村旅遊以民族農耕文化體驗與高端民宿度假為主,由旅遊公司全權把控,農戶就業機會渠道少,仍以外出務工為主,隻有少部分農戶在旅遊公司就業,工資待遇2000-3000/月。十八洞村通過精準扶貧和旅遊開發,人均年收入由1688元增加至15000元。梨子寨為村内核心景區,走紅色旅遊精品路線,寨内村民旅遊收入較高。其他三個寨子旅遊開發較少,農戶仍以外出務工為主。德夯村旅遊發展起步較早,村内就業農戶居多。但受疫情影響,鄉村旅遊業進入低迷期,許多商鋪已關門歇業,村民旅遊收入減少,生計脆弱性增加。撈車河村以鄉村休閑觀光旅遊為主題,打造武陵山區重點休閑農業鄉村旅遊示範園,每年接待遊客20萬餘人,村内農家樂約60戶,許多農戶擺攤賣臘肉、土家織錦等特色農産品,旅遊業成為農戶增收重要渠道。在疫情沖擊下,農戶旅遊收入減少,青壯年外出務工。


竹山村團隊成員合影

   竹山村團隊成員合影

竹山村村民訪談

   竹山村村民訪談

十八洞村團隊成員合影

    十八洞村團隊成員合影

十八洞村村民訪談(一)

  十八洞村村民訪談(一)

十八洞村村民訪談(二)

 十八洞村村民訪談(二)

德夯村小攤攤主訪談

    德夯村小攤攤主訪談




 


  7 24日,實踐團隊返校并在學院會議室彙報調研成果。實踐團隊共獲取有效農戶問卷336份,社區問卷及訪談提綱5份。調研結果顯示疫情對旅遊鄉村農戶生計影響很大,疫情後參與旅遊有關工作的村民收入減半,以外出務工或以種植農作物為生的村民收入也有減少。不同旅遊發展階段、不同旅遊發展模式的鄉村農戶可持續生計水平差異較大。鄉村旅遊是旅遊鄉村農戶可持續生計提升的重要抓手,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階段的支撐産業,但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手段,降低鄉村旅遊發展脆弱性,增強其發展韌性。

 

 


                     審稿責任人:吳吉林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