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楊靖 王運喆)在生态文明體制、國土空間規劃改革和自然資源數字化轉型發展的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設和數字國土空間趨勢為城鄉規劃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帶來了新的命題。7月24至26日,城鄉規劃學科帶頭人吳吉林院長帶領城市規劃與設計教研室楊靖、謝文海和王運喆等3位教師赴廣州參加2024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此次會議由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指導,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城市規劃新技術應用專業委員會主辦。會議由學會山地城鄉規劃分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毛其智,學會理事、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授黨安榮,學會理事、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昆山杜克大學校長、武漢大學教授劉耀林主持,共有62位專家與會交流探讨,來自全國各地行業單位的1000多名代表參加了會議。

圖為吳吉林院長一行參加2024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


圖為2024年中國城市規劃信息化年會會場
随着AI與大數據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規劃越來越成為可能。近年來學院緊跟時代步伐,高度關注行業信息化發展趨勢,鼓勵教師在教學與科研雙賽道上積極探索,運用新技術、新工具賦能專業建設與學科發展。城市規劃與設計教研室教師在各類教學比賽和教研教改中不斷探索、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如王莉莉老師、王運喆老師先後榮獲湖南省普通高校信息化教學比賽三等獎,謝文海博士榮獲77779193永利教師數字化教學競賽二等獎。王莉莉老師的《數字技術賦能CDIO模式的城鄉規劃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謝文海博士的《基于多源感知數據與時空模拟的城市設計實訓改革研究(實驗組)》獲湖南省教育廳重點課題立項;楊靖博士的《時空數據支持的民族地區高校控規-城市設計一體化課程教學體系建設》獲國家民委教改課題立項。在運用智能化工具、多源數據進行科研方面,吳吉林教授團隊較早就将無人機拍攝運用于國家自科基金項目——湘西地區農戶生計大範圍調查,取得了豐碩的高質量學術成果;楊靖博士的學位論文運用手機信令、網絡遊記和在線問卷等數據研究遊客時空行為活動特征與規律,相關論文發表在《經濟地理》等核心期刊。
在專業日常教學中,教師們注重将新技術、新工具結合課程教學與設計實踐實時介紹給學生,啟迪學生在課程設計實踐中開展數字化規劃設計。在數據與AI學習、讨論與應用的濃厚氛圍中,不少學生自發運用Python自主編程、ArcGIS空間分析解決控規、城市設計等實踐中的基地現狀分析問題;在社區調查和城市更新中通過手機拍攝和制作VLOG生成網頁推送;從兩步路、六隻腳等自帶GPS定位的戶外助手APP中提取時空移動軌迹,結合POI興趣點,通過ArcGIS、ArcMAP和ArcSence等實現活動路徑可視化等。這些嘗試較好地實現了AI輔助下的智能化規劃設計實踐,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
在城鄉規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多輪研讨與論證中,教研室立足于教指委指定的核心課程與辦學地域特色,探索空間規劃轉型背景下城鄉規劃專業的變與不變,通過數據、技術的加持不斷适時調整、優化課程,在課程教學中積極探索如何應用數據驅動和人工智能實現智慧教學。
未來已來,智慧規劃與AI技術的結合将帶來國土空間規劃的變革,為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力量。教研室必将在學校、學院的正确領導下,持續追蹤行業發展的新需求和技術變革的新趨勢,積極擁抱未來科技,與時俱進,砥砺前行,在守正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用數據與智能雙向賦能大湘西地域特色化辦學和西部民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審稿責任人:劉衛國 吳吉林